留学者,吾国之大耻也!
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
留学者,废时伤财事倍功半者也;
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久远之图也。
——胡适《非留学篇》
约是百年以前,适之先生还是适之同学的时候,便在《留美学生报》上发表了洋洋过万字的《非留学篇》,慷慨激昂地论述留学的弊端,而那时的他已经在康奈尔大学度过了他的第四个年头,一年以后进入克伦比亚大学,师从哲学大师杜威。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留学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正是这篇在现在看来显得甚至有些偏激的文章,却依旧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大疑问:我们究竟该不该留学?
出国留学是一条路,一条长长的路。从下定决心出国留学,到付诸实施顺利成行,再到踏入异国开始留学生活,我们在中间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路口,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属于适合自己的道路?
(一)我要不要出国?
这个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抉择。进入大学之后,主要有几条路摆在我们面前:保研、考研、工作和出国留学。我不敢妄论每条道路有哪些利弊,又有哪些要求。但是在我看来,选择留学的同学基本上会满足这么几个标准:适应能力强;语言能力较好;学习成绩优良;综合素质优秀。我之所以把适应能力强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出国意味着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并且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从而投入学习科研中去。既然是出国学习,外语水平自然是一个必要的条件。随着国内学生的能力提高,现在的留学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掌握英语了,不少前往非英语国家的同学甚至能熟练掌握第二门外语,这对于在国外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一般而言,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出国所去的学校,所以在决定出国留学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松一口气了,反而更要加倍努力地学习以保证自己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趋势,若要想占得先机,光靠纯粹的学习成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考官们的要求了,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课外能力等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倘若你满足了这些几点,那么可以说,留学可能对你来说不是一个太坏的选择。
(二)我要去哪里?
现在主流的留学方向有这么几个:北美、英国、欧洲、澳洲以及亚洲其他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同时港澳台地区也备受大家的青睐。之所以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的目的地通常意味着不同的留学规划和申请策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决定去美国留学,那么摆在你面前的就会是托福和GRE/GMAT考试,而如果决定去欧洲呢,则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参加雅思考试。同时,不同国家的申请时间也有所不同,申请程序和要求也有所差异,这就意味着在决定出国之后,要对目的地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诸多同学的经历表明同时准备多个国家的申请是完全可行而且有效的,只是需要更多的资料搜集和一个良好的时间安排。当然了,究竟要去哪个国家更多的取决于你所学的专业。在申请的时候,肯定是以领域内比较知名的高校作为目标的,所以并不要因为害怕某个考试或者担心某个国家申请麻烦就随意的放弃。我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因为偷懒不愿意准备GRE而没有去申请美国的学校的经历是显得多么幼稚。
总而言之,留学的目的地等于自己心仪的学校加上自己对于地域、文化的偏爱,同时再加上对于环境、生活成本的综合考虑。
(三)我怎么去?
很显然这一段不是告诉大家怎么坐火车去欧洲,或者哪家航空公司的机票便宜。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我究竟应该以何种性质留学。留学的性质包括自费,国家公派,对方资助等多种。显然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尽量争取资助。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选派大批优秀毕业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好像现在也有硕士项目了),似乎是最诱人的项目之一了,但是公派项目往往要求也很高,程序也相对复杂和繁琐,需要申请人足够的优秀。同时公派项目还和所在的学校和目的地学校有关,同时还有一个前提是需要已经拿到国外院校的录取之后才能申请。总体而言是要求比较高的,如果达到了要求,则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对方资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奖半奖等,是对方院校在录取你的同时给你提供资金支持,比如直接提供每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者免除学费等等。通常需要申请人在达到录取资格的同时,还能向录取委员会或者招生的教授展现自己的综合材料,证明自己足够优秀。这个过程还包括出国同学经常说的“陶瓷”,即在申请过程中积极与对方联系,使得对方能够对你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决定是否录取或者是否提供最资助。倘若你很不幸地没有得到任何资助,那么很有可能你需要自己承担留学的费用和开支了。我要说明的一点是,得到资助或者奖学金的同学固然是优秀的,但是并不代表着自费就一定是花钱砸出来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国家政策都不一样,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并没有能够申请的奖学金项目。所以在申请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妄自菲薄。倘若需要自费出国,则务必和家长父母仔细地讨论这个问题,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出国读书的开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一定要和家长沟通安排好好,从而避免给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
(四)完成学业之后?
在毕业之后,是继续在国外深造还是到此为止;是回国工作还是在国外寻觅;甚至是否要定居在当地,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一样,需要和家里人好好地讨论决定。现在国内的情况也越来越好,对于留学归国人员的政策也非常优厚,而国外则是依旧有着收入高,环境好的诸多吸引人的地方。至于最后做怎样的决定,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同时参考整体的社会经济环境,最终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坚持下去。
以上是我关于留学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转眼之间已经出来了大半年了,回想起自己这一路走过的经历,有各种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但是更多的是对自己那几年来的坚持和努力的肯定。虽然中间有着不少的遗憾,但是我很知足,我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走的路正是自己多年来所向往和坚持的路,我也很乐意和大家分享这路上的风景。
文章仓促而作,加上本人文字功底实在有限,故谬误在所难免,还望读到此文的老师同学见谅。
季永然
2013年3月19日夜
瓦赫宁根,荷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