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首页
>> 学生感言 >> 师哥师姐有话说
马里兰大学2+2项目 李佳瑞感言

发布日期:2015-04-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国际处子站点字号:[ ]


 

2+2感想

李佳瑞

大家好, 我是李佳瑞,我之前是国际学院2011级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我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农学院的2+2项目。现在我是马里兰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我目前的专业是农业与资源经济(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在申请参加这个项目之前,我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规划,那就是希望自己在大学四年内,可以拿出一段时间亲自去国外深入的感受一下自己在书本,电影,还有各种美剧里看到的点点滴滴。当我了解到咱们学校和几所美国的大学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培养,并可以提供机会给我们去美国学习一到三年的时候,我就特别激动的开始了自己的出国规划。

一开始当然是托福的准备。托福考试的准备过程是一个不容易但是当你克服它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收获了很多的奇妙旅程。我还记得当时备考的我抱怨着托福的应试性和残酷性。但是当我真的完成了这项任务时,我惊喜的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很多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全面的,它涉及了你日后在国外的生活所用,在学校和教授,工作人员,以及同学的交流。总之, 我的建议是一旦你决定了要出国学习,那就马上开始托福的准备吧。

在秋季的时候我开始了学校的申请,多亏了学校老师和教务处的帮助,整个申请过程还是非常顺利的。在我申请之前我就了解到了,如果要去马里兰大学交流的话,专业要相应转成农业经济。我自己对这个专业非常的喜欢,因为它涉及了基础的经济学理论,统计学原理,以及在农业知识方向特定的应用。我也登陆了马里兰农业与资源系的官网,从中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和我有相似背景的学弟学妹,我的建议是在你申请之前可以看看在官网上面的介绍,以及做一点功课了解一下它的背景。

刚来到马里兰的第一个学期,我记得我最大的挑战是要马上变的独立起来。在美国的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上课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和认识的朋友一起上课就变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在国内的时候,因为课程的限制,我和朋友们几乎每节课都在一起,这样在课上遇到听不懂的问题就可以马上跟他们讨论,课下还可以一起找聊天说笑。来到美国以后,因为大家不同的安排,在第一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每堂课上,我几乎没有一个认识的熟人。我还记得我在马里兰的第一节课是一门统计课。带着对中国人固有的数学信心,我迎来了以为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教授。在国内的时候,听到的英语都是几乎没有口音的,当我听到这位教授用着俄罗斯口音讲课的时候,当我发现到自己只能在他一段话中听出来几个不连贯的单词的时候,我的信心崩塌了。当时的我只能抄黑板上的笔记,教授讲解的内容我几乎全都听不懂。虽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失落了好几天,但是我还是打起精神努力的寻求解决办法。课下我会定期的复习,自习,也会抓住相应的资源。我了解到我听不懂课是因为对老师的口音不熟悉,我就带着问题去老师的Office Hour询问,在和他渐渐增加的对话中,我也发现我能听懂这门课大部分的内容了。来到马里兰的第一个学期虽然充满了不适应和不得不的自我调整,我还是很开心的完成了五门课的学习并且收获了自己满意的结果。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锻炼,我发现自己对在这里的学习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也变得越发独立起来。

说到在马里兰收获最大的一门课应该是我们系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在这里的专业课有一个特点我非常的喜欢,那就是班里的学生一般控制在20人左右,这样在课堂上老师更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你也能够和老师对你感兴趣的话题有深入的讨论。我参加了我们系的advisory board,每个在这个board的成员承担一门专业课study group的活动。在这门课我就组织了班里的同学进行近期的话题讨论,以及一起准备这门课的大小考试。我们会拿着讨论的成果和困惑找到教授进行进一步的询问。总之这个经历让我对这门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锻炼了组织与领导的能力,也让我收获了和同学的友情。

在马里兰学习的期间,我非常幸运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还记得在我还没有定好专业内方向时,我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表示了不自信。指导老师带着我客观的分析了我的情况,指出我是有能力去挑战自己的,并且鼓励我应该相信自己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现在我不仅完成了相应的课程,也在这个同时完成了统计学的辅修。在申请研究生和实习的时候,大部分的老师都会热情的给我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这也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我建议大家来了美国以后不要一昧的投入在课程的学习中,当你迷茫或者没有信心时,及时和你的老师谈谈。他们专业的背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会为你带来想象不到的帮助。

除了学习以外在马里兰还有很多课外活动。就拿咱们2+2举例,每年我们都会有相应的聚会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学校也有形形色色的活动面向所有学生。我从大三下学期就参加了学校的Language Partner Program。在这个项目里,每个学期我和另外一个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美国同学组成partners。每周我们都会拿出一定的时候来交流两个国家和文化的不同和共通之处。这个项目不仅让我对两国的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收获了很多难忘的友谊。

我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也希望怀抱着同样出国梦的你们可以在准备的路上一路顺利。我很期待也能听到你的故事!如果你有任何的问题欢迎跟我交流!我的邮箱是:jli12331@terpmail.umd.edu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