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首页
>> 学生感言 >> 师哥师姐有话说
马里兰大学2+2学生刘英宇感言

发布日期:2015-04-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国际处子站点字号:[ ]


在马里兰这两年

刘英宇

 

有人问我出国后悔么?又后悔,又不后悔。老话讲,父母在,不远游。出了国,不要说陪在父母身边,就是跟家里的视频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由变得越来越短。不后悔,在于这两年的美国本科经历让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因此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在这片回忆里,我并不想定义出国好与坏。我只是想把我的选择和走过的道路跟大家分享,引为参考。

 

我叫刘英宇。对,英语。是2011级农院学生。2013年来的马里兰大学学习植物科学,2015年春季按时毕业,秋季将开始攻读植物病理博士。

 

我觉得,年青人就要有一股子冲劲,要敢闯敢干。决定本科出国,真的是一时兴起。恰遇贵人相助,我就来到了马里兰。刚来的时候,说不想家、不适应那是假话。那时候正逢爸爸去哪儿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些歌曲风行的日子,每次单曲循环都一把鼻涕一把泪。但是既然费老大劲出来了,就得混出个样子。于是就让我教导员引荐了一个老师,去他实验室里帮忙。我觉得能有人放心的让个连英语都说不利索的本科生在他实验室里干活,耐心教我那些操作,我非常知足感激了。我很幸运,这位老师在日后给予我了很多科研锻炼的机会,也因此在我的本科生涯和研究生申请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都是后话了。我也特别感激我的教导员,指导我选课,讨论未来。他是个老教授,特别能说话,人生阅历也特别多。没事儿路过他办公室就被总叫住有的没的聊半天。我觉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要想在美国混,必须得会跟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实话,刚来美国的时候,是有点后悔的。离家万里,感觉什么机会都是给美国公民的,基本上跟我们这种国际生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再看看国内同学的朋友圈上天天发各种各样的实习机会,拿各种各样的奖学金,真的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怀疑:在国内待得好好的,没事儿跑出来作甚?其实后来发现,只要努力做好充足的准备,总会有机会是属于咱们的。物质上面,某些系只要好好学习或者好好做科研都可以拿到或多或少的奖学金;在校内找一些打工赚钱的岗位也不是没有。非物质方面,只要努力学习工作并适当的与人交流,一定会有老师发现你,并为你提供各种各样锻炼的机会。这些机会,也要靠自己主动搜寻打听,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波折。但是,好事多磨,坚定的走下去一定没错的。

 

有人可能关心申请硕博的问题。不是我打击大家信心,申请的这条路对任何人一定都是很艰辛的。只不过国内申请的同学和国外申请的同学难点不同罢了。对于海本的同学,我们需要在大三下繁忙的课业之余强行攻破GRE。对于想走科研道路的同学,意味着三个月的暑假只能回家几周,然后跑回美国积累科研经验。大四上,当国内的同学在朋友圈晒他们空荡荡的课表的时候,我们要在五六门课的夹击下写好个人陈述,向教授催推荐信,顺带继续跑实验室。大四下,当国内的同学都在家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各种各样的作业考试,以及学校面试。可能读到这儿,大家一点都不想出国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与成熟。本科出国总还是有好处的,比如推荐信都是老师呕心沥血亲自写的,保质保量;其次,某些申请的学校会邀请他们看上的申请者直接去学校参观,各种费用全包;另外,有两三年海本的经历,语言无障碍,课程上的信任度也更高一些,被某些学校录取的几率会更大。

 

我说话没有什么权威,但是我跟一位研究生招生主任聊天,问他们在招中国学生的时候会注意哪些事情。他是这么回答的。首先是咱们的语言能力,这包括了英文口语和写作水平,以及交流能力。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是在国内的时候很难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其次是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所展现出的科研实力或者潜力。本科生发文章或当作者这些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从各个方面展现出自己对学科的热情与热爱,以及能够对自己所做研究清楚的表达给别人并有独到的见解。至于推荐信,国外的教授们都知道咱们国内同学推荐信的那点事儿。所以,如果真的有人能找到外国教授或者业界大牛亲自写推荐信,那一定会在申请路上绽放异彩。因此,参加国内大学里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并找嘉宾搭讪是非常重要的。

 

申请季接近尾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研究生院看中的不是各项硬指标,他更看中的是学生用英文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学术或者实习背景。以我申请的专业为例,我准备进入的系今年招生十人,大部分人没有修过植物病理的基础课,并且大家毕业的学校也是一些并不那么知名的美国大学。招生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在于要有很好的科研素养,另外一个在于走后门。我这里说的走后门是褒义的,是指有半数的人都在那个系做过暑期实习。我相信他们肯定在期间积攒了很好的人脉,对成功申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别的人也没有什么可以指手画脚的。因此,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建议大家去梦寐以求的学校找找暑期实习,多认识一些教授,留下好印象,对将来一定是有帮助的。申请过程中对于我们偏生物方向的专业,还有很多很细很杂的事情,就不赘述了。总而言之,申请过程会很艰辛,但是付出过后收获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

 

说说生活上的事儿吧。出国混的女生,个个都是条好汉。我眼睁睁的看见妹子们从刚来的时候见到蟑螂吱哇乱叫,到后来抄起拖鞋打或者直接上手捏蟑螂。因为没有车,去超市就凭一把子力气,油盐酱醋米说拎一桶就拎。听说长期这么干,会腰椎间盘突出。后来的妹子一定要悠着点儿啊。洗衣做饭这种事时间久了一定是很心塞的。学习了一天,晚上回家做半小时的饭,只做给一个人吃,十分钟就吃完了。哎,说多了都是泪。但是,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出国让我们学会从多方面照顾自己,有了随便仍在一个地方,就算是一个人,都能自强不息的活下去的能力。真的,挺好。

 

我觉得,既然花了万把块钱机票漂洋过海过来,只要坚持下去,就是最好的成长与锻炼。生长在北京的我,二十岁之前没离开过爸妈,离家的时候那也真是万分不舍。我时常告诉自己,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挺过去,那就是成长。这里的课程设计非常规整,所得成绩也都是有据可循。只要认真学习,敢于参与讨论,积极发表看法,咱们农大的同学是完全不用担心成绩问题的。如果一定要给准备出国的同学一句鼓励的话,那就是,努力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将来不喜欢了还可以回去。但是如果从没走出来,那又有什么回去可谈呢。

 

最后,即将成为马里兰校友的我也要为马里兰打广告。马里兰的地理位置真的是特别特别好,本科教育也确实名列前茅。某些离大城市十万八千里的地方我真心建议本科同学还是不要去了。毕竟刚来美国,在大城市周围生活,各种各样的机会更多,这样也能为研究生和将来找工作做更好的准备。马里兰的学校公交系统及周边公共交通十分发达,这是美国任何地方都不能比及的。另外,这里还有一群跟你背景相似的同龄人一起奋斗,会更有动力的。

 

在这里,希望准备本科和研究生出国的同学趁还在国内的时候好好孝敬用血汗钱供我们出来,永远在背后支持我们的父母。我从心底里感谢我最最亲爱的父母,慷慨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在我出国后,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并鼓励着我的好朋友们。

 

为不在乎的事情奔忙叫做压力,为所爱的事业而奋斗叫做激情。祝福同学们对自己所爱的事业能够坚持不懈,有所作为。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鄙人才疏学浅,有不成熟之处,烦请大家多多指教。我的邮箱是wliu1118@terpmail.umd.edu

 

 

摄于2015美国植物病理学会波托马克部门会议本科生科研展示活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